醫貝爾醫院專用門
德州鴻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醫貝爾,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微信
醫院門德州鴻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展示 >> 醫院病房門 >> 瀏覽文章
文章出處:醫院門廠家編輯:醫貝爾閱讀量:發表時間:2023年05月07日
中國醫院病房門企業有一個“規模情結”,特別希望把企業做大??纯茨切煸趬ι系臉s譽牌,就略知一二?!澳衬嘲購姟薄ⅰ盎?00強”、“醫院病房門100強”等證明了所謂輝煌的故事。還有墻上掛著的口號,例如“未來三年進入中國前三,五年躋身世界前三”、“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為企業貢獻10億元營收”等等。有人認為,國內企業家喜歡肥胖式的公司,看起來規模大,牛高馬大很能嚇唬人。發達國家企業家更喜歡肌肉型公司,個子不一定大,但孔武有力。國外企業家對規模的興趣要低得多,他們更在乎自己公司在專業領域里是否足夠強大。
醫院病房門企業未必越大越好 小巧而有力或許更好
一、企業雖小力量不小
日本的制造企業就并非“大而全”,更多的是“小而強”。日本的制造企業就擅長制造處于全球產業鏈上游的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中間產品和裝備。日本中小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立志要有“一技之長”。日本企業群體的技術結構猶如“金字塔”,成千上萬家各懷“一技之長”和能工巧匠的優秀中小制造企業構成“日本制造”金字塔的基礎。很多只有幾十至上百名員工的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高技術、高質量的零部件、原材料,或為試制新商品所的復雜加工服務。不少日本中小企業在某種中間產品的世界市場上占很大比例甚至首位,因為能制造獨門產品而被稱為“only one”(僅此一家)企業。近一名日本企業家說,雖然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企業經營十分困難,但很多能制造“在國外制造不出來的”中間產品的中小企業,仍頑強扎根在日本繼續奮斗。而在日本,那些在車、銑、铇、磨、數控機床操作等基礎技術領域身懷絕技的中小企業被譽為“國寶”,那些數十年如一日鉆研某項專門技術或技能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技術者的事跡也被譽為“人生教科書”。他們小而強,成為各個行業的者。
同樣具有“小而強”特性的還有德國企業。談起德國的企業,首先浮現在腦海里的就是工業大鱷。然而在德國,約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貢獻了約54%的增加值,拉動了62%左右的就業,它們才稱得上是德國工業和服務業的中堅力量。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憑借其看家技術本領,使其產品及服務在專業領域獨占鰲頭。據數據統計,在2764家中型全球領導企業中,德國就占席47%。德國有這樣一些企業,他們雖然不為公眾所知,然而,他們的產品卻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德國這批無名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們多年乃至幾代以來能夠集中全力研究生產某一專業產品。但是在銷售時,卻將網絡擴展到全球各個角落,使企業的單一產品能夠獲得足夠大的市場需求。
二、醫院病房門企業的不死之法
醫院病房門企業即使是做中小企業,也要很大的市場可以開發。例如家居用門、工藝門、工業門等等,每個細分領域都會另有一番天地。
然而,中國大多數醫院病房門企業認為,“營銷就是市場”,省略了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一味跟風,過于強調營銷。營銷主導市場勢必會帶來很大的問題。消費者為企業買單,購買的是企業研發生產出來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而不是買這個企業的廣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企業往往“各領三五年”后即歸于沉寂。因為企業存在的根基是產品,恰恰在這個根基上,中國醫院病房門企業并不占據什么優勢。
有句俗話叫“十大九不輸”?;蛟S就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中國的醫院病房門企業還是迷戀“規模情結”的。很多醫院病房門企業,一圈地就是幾百畝,甚至上千畝。實際上,一個100畝的工廠,不用滿負荷生產,估計也可以生產出超過10個億的產品。
“做大”是好事,但是不能急于求成。企業一旦大了,老板姿態就高了,很容易導致好高騖遠,盲目擴張和多元化,不僅做不好原有的產業,反而會拖累企業發展。
先要規模再要強大,是80%的企業的想法。先做強再做大,是20%企業的活法。但往往,活得更滋潤更長久的也只有約20%的企業。
中國的醫院病房門企業缺乏的就是“專注精神”。特別是中小醫院病房門企業,更應該向日本和德國的企業學習那種“專注精神”。專注一個細分領域,潛心幾個核心產品,加大技術研發,把產品質量做精,便可“小而強”,也是企業不死的不二法寶。